為期14日的「普及社區檢測」(全民檢測)14日結束,最終發現32宗新個案,平均每宗確診花費1656萬元。反對派據此再次展開對這項計劃的攻擊,指出花費5.3億元只找到13名無病徵感染者並不值得。「普及社區檢測」計劃的效用,並不能只看13名無病徵感染者,其在市民健康安全方面,以及對香港社會經濟方面所產生的作用無法以金錢衡量,而且,假如反對派真的如此注重計劃的成本效益,就不應該對計劃潑冷水,甚至發動杯葛行動。
政府公布「普及社區檢測」計劃的成效指出,共有178.3萬人次參與檢測,佔人口約24%,撇除由中央支付的實驗室運作等開支,本港需就計劃支付5.3億元,即每個檢測約花300元。特首林鄭月娥說,難以用開支計算成本效益,計劃可讓人知道香港疫情已穩定,方便政府與各地談通關,帶來的效益遠多於數億元。
香港人口密集,是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大都市,在新冠疫情之下,如果不採取全民普檢的方式,很難徹底切斷病毒的傳播鏈,難以控制住疫情。因而,「普及社區檢測」計劃對於保障市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,令香港的經濟活動和市民日常生活早日恢復正常是完全必要的措施。計劃所耗費的5.3億元公帑,放在全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面前,根本不值一提;放在全港的整體利益和700多萬市民的福祉面前,也非常值得。
再者,「普及社區檢測」計劃,有助從整體上提升香港的防疫能力,降低整體的防疫成本。在這項計劃之前,香港每日的檢測能力只有幾千個樣本,現在一下提升至十幾萬,甚至二、三十萬。此前,香港每個樣本的檢測費用高達2-3千元,而這次檢測中,每個樣本的檢測平均在千元以下。從防疫的整體成本開支看,這是計劃也很值得。
因而,反對派拿公帑開支作為攻擊這項計劃的言論,完全站不住腳。這只不過是他們反對這次「普及社區檢測」計劃的政治行動的一個部分,仍然是政治掛帥,所謂成本問題,只不過是一個藉口而已。
如果要論及全民檢測計劃的成本效應,那麼有兩方面的問題值得討論一下。其一,全民普檢計劃參與的人數越多,效益就越大,成本就越低。但是,這項計劃從一開始就受到反對派的政治攻擊,有些人還不斷地呼籲市民「杯葛」這項計劃,令計劃最終難以達至全民普檢的目標。來港支援的國家醫療檢測隊,每日的檢測能力達30萬樣本,但最終因每日送檢的樣本數不足,並沒有充分發揮檢測能力,客觀上造成了一些資源浪費的情況。而這一結果,最主要的責任在反對和攻擊是項計劃的反對派。
其二,細看政府在是項計劃中所花費的5.3億元開支,其中7成,即約3.7億元用於採樣員及支援人員的薪金。三個階段合共6500名醫護人員參與採樣,4000名現職及退休公務員行政支援,另有2000人協助網上預約、數據統整、物流、保安及熱線支援。這方面首先應感謝參與計劃的醫護和各方面工作人員的付出,沒有這些醫護和工作人員,計劃不可能取得成功。但同時亦須指出,在計劃推行的過程中,確實存在一小部分醫護人員因政治的原因,攻擊政府的計劃,阻礙政府招聘醫護人員參與計劃,還有一部分私家醫生組織或個人,藉機向政府提出高價費用,這些舉動客觀上令這部分開支成本提升。
反對派何曾關心過香港的公共開支和經濟成本效益?去年的修例風波,黑暴大肆破壞,造成了多大的損失,讓香港整體耗費了多大的費用,反對派何曾對這些違法犯罪的暴力行為作出譴責?又何曾關注一下黑暴對公帑帶來多大的損失?在整場防疫抗疫過程中,反對派又何曾關注一下黑醫護在疫情中發起的「罷工」行動,對公帑開支和整體社會造成多大的損失?何曾關注一下政治上破壞和阻礙政府的各種防疫抗疫措施,為社會帶來的負面效應,對公帑造成的巨大浪費?
「普及社區檢測」計劃值得肯定,計劃所帶來的效益難以用金錢和數字去量化,而在計劃的過程中,不斷地攻擊計劃,破壞計劃的反對派,才真正是讓社會虛耗公帑開支的禍源,如果真的要總結「普及社區檢測」計劃,那麼如何摒除政治上的阻撓和破壞才是最重要的經驗教訓。